“科普報告對高考來講是無用的,但對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有用的。”4月5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鐘燦在成都七中作報告時開門見山的表示,希望科普報告能在同學們心中播下一粒科學的種子,激發(fā)其科研興趣,潛移默化影響其成長。“不管做什么,愛好是創(chuàng)新的前提。”
在題為《2012-2016年工程諾貝爾獎漫談:圍繞手機的五大發(fā)明》報告中,歐陽鐘燦從信息時代最重要的德雷珀獎(工程諾貝爾獎)為切入口,講述了從礦石收音機到手機的發(fā)展過程,詳實介紹了液晶顯示、移動電話、鋰離子電池、LED與維特比算法,著重展示了多個世界級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的科研成果以及對人類發(fā)展進程的影響。
“手機集中了這個時代最好的技術。”歐陽鐘燦指出,信息時代就是所謂的“八屏一網一云”,顯示屏是信息產業(yè)的支柱產業(yè)。“十二五”期間我國液晶顯示技術取得了全面突破,緩解了我國信息產業(yè)“缺芯少屏”的被動局面,顯示產業(yè)也得到了飛速發(fā)展,實現了高端制造。“十三五”我國發(fā)展為世界顯示大國、強國的目標非常值得期待。
報告中,歐陽鐘燦特別提及了諾獎得主中村修二。講述了他從日本一所三流大學畢業(yè)后就職窮鄉(xiāng)僻壤的小企業(yè),到“裸辭”成為美國大學教授和科研領軍人物的傳奇經歷。“對科學有愛好,就要抓住機會,從興趣開始突破,實現自我發(fā)展。”歐陽鐘燦說。
歐陽鐘燦還講述了自己從大學教師到科研人員的身份轉變。1984年,剛博士畢業(yè)留清華任教的他看到報紙上刊登的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所成立博士后流動站的報道,因對理論物理所向往不已,他決意從清華到物理所做博士后,從此改變了自己的人生發(fā)展方向。
歐陽鐘燦多次鼓勵對科學有濃厚興趣、出類拔萃、具有成為前沿科技領軍人才潛質的優(yōu)秀學生報考中國科學院大學,并介紹了該校本科生培養(yǎng)模式。他表示,中國科學院大學旨在培養(yǎng)有興趣、有情懷、有思想、有能力的后備科研人員,以實際行動回答錢學森之問。
成都七中校長易國棟以及成都七中約200名師生聆聽報告,報告會由成都七中副校長毛道生主持。次日,歐陽鐘燦在成都教育基地相關人員陪同下前往成都樹德中學作報告。
歐陽鐘燦作報告
在成都七中作報告
在成都樹德中學作報告